close

在朋友的推薦下,我看了這本書,後來發現對自己的幫助蠻大的。

「心理學上對自卑的定義是:對自我評價過低,缺乏自信,覺得自己沒有什麼能力,並伴有悲觀、自責等情緒的心理狀態。」

當我在書上看到這第一行字時,瞬間能夠理解為什麼朋友要推薦這本書給我看了,因為自己就是這樣的人。

為什麼想推薦這本書給大家呢?現在的書店中有很多大眾心理學的書籍,有許多相關心理知識背景的學者開始用比較直白、貼切生活的文筆去解讀心理學,並傳遞正向的能量給讀者。但更多的書籍是社會已有相當人生經驗的人寫作分享他們的經驗,這本書就是如此,有些作者的經驗可能以偏概全,但令我訝異的是,這本書的作者將「自卑者」的內心探討、「自卑者」的類型、某些情緒背後隱藏的自卑心理,等等很詳細、完整的敘述出來,我最喜歡的就是,在每個章節的開頭作者會用小故事引入要講的內容,每個章節最後會有重點整理。最後作者也有敘述到要如何培養自信與信心。


其中有一章節為過度依賴的自卑,開頭文:

做事無主見、時常會感到無助、被社會遺棄,不願意獨立的思考問題,面對與自己意見不同的言論和行為也不願去反抗,而是選擇隱忍,親人的分離和感情的挫折都匯給他們造成很大的傷害。


依賴性格的養成

Cathy 從小就特別乖巧,又家中的老大,所以會做好榜樣,爸爸是小公司老闆,常常會跟朋友聚餐或出外談case,有時會帶著小朋友一起出門,在大人的場合中,最常聽到叔叔阿姨說我很乖、很聽爸爸的話,得到大人的肯定很開心,爸爸也是個要求高、控制慾強的人,所以我的成績一直維持在班上前三名,漸漸地也演變成任何事都會問爸爸的意見才去做。

開始獨立自主卻感到茫然

直到大學之後,離開家了,爸爸告訴我要自己好好思考接下的路要怎麼走時,我開始茫然了,從國中到高中,高中到大學的路一直是爸爸舖好的,在升高中的時候,曾經很確定自己的方向,爸爸插手時曾反抗,結果無效,從此就沒有再反抗過,因為覺得反抗也沒有用。到了大學,成績一落千丈,我覺得再也沒有讓我繼續念書的動力,開始耍廢、玩社團,看了很多網路文章,說什麼大學必修學分:課業、社團、愛情、打工,而我的課業完全就是平安飛過就好,剩下的全在社團上,因為社團有一定要去做的事情,像是我們會規劃什麼時候要辦什麼活動,一個活動過去後,你還會有下個活動要去做,所以生活會感到相當充實,但整個學校生活結束後,回憶起社團生活是相當的美好、充實,學到許多軟實力,像是如何去籌辦活動,如何主持會議,但心靈卻感到空虛,你仍不知道目標在哪。

發覺自己的缺點

出社會後,雖家裡希望我回去,但我不想再回去那溫室裡,選擇自行在外打拼,有了工作、有了生活,漸漸地發現自己的缺點,像是在工作上比較沒辦法自主決定,有些工作雖然資深同事指導過,但自己遇到時卻又會猶豫不決,到處詢問人意見,看了這本書,我才發現自己一直以來都有這個問題,我很高興自己能夠看到自己的問題。

最後,作者也提到了許多這類型的人要做的事情:

  • 改掉依賴人的習慣。
  • 年幼時的經歷對你的人格有很大的影響,想要重塑自信,你必須從過去的陰影。可以用情景回顧的方法,比如你的親人也許在你小時候說過「你真笨,什麼都不會」「這孩子腦不好」等等,找到當初說這些話的人,和他們聊聊當時的情景,也許你會重新看待這些評語。
  • 為了使自己獲得勇氣,妳可以讓自己做一些有點冒險的事情。

希望自己能夠變得越來越有自信、越來越好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心理學 自卑 閱讀心得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北漂啾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